錯失恐懼症 Fear of Missing Out FOMO

 「錯失恐懼症」(Fear of Missing Out,FOMO)是指一種害怕錯過任何事物、擔心別人有而自己

沒有的心理狀態。 這種恐懼通常與社群媒體上的資訊分享有關,讓人感到不安和焦慮,擔心錯過社交活動、熱門話題或生活體驗,進而產生與他人比較的挫敗感。

一有空擋就要檢查社群媒體,生怕漏了朋友的訊息;

看著朋友圈的動態,嚮往他人的精彩人生。

焦慮於其他人擁有比自己更棒、更精彩的生活體驗;

儘管沒有興趣,但害怕錯失機會而認為自己需要出席每場聚會;

上傳自己正在享受的活動,期盼引發別人的共鳴。


若上述的描述與你很靠近,或許你已經有了 FOMO 的症狀。

FOMO 是什麼?


FOMO (Fear Of Missing Out),譯成「錯失恐懼症」,是由金融家 Patrick McGinnis 所提出,它反映著個體因為害怕離開社群,擔心邊緣化、成為局外人,因此對於錯失機會或無法參與他人活動容易產生焦慮與恐懼。


FOMO 雖是新興名詞,但並非新興的心理現象,它潛藏著歸屬感,代表著安全、踏實,甚至攸關生死存亡,並存在我們的基因裡。


非洲大遷徙之時,平原上上百萬隻的牛羚、斑馬等草食性動物為覓食南北輪迴遷移。試想一下,倘若沒有歸屬感在牠們的基因裡,恐怕牠們不會交流,難以知道原棲息地的草地即將因季節減少,也無法在單獨移動時躲過獅虎、花豹的獵殺。


渡河對遷徙動物尤其是最大的試煉,巨鱷躲在水裡伺機而動,一不注意便被吞食,但歸屬感讓牠們集結一起,共同面對生死的挑戰。


慶幸人類目前沒有如此生死交關的時刻,但在現代的社交媒體及快速節奏的生活中,歸屬感可以幫助我們在與人的連結中輕易獲得資訊、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肯定。


Abraham Maslow 提出愛與歸屬是人類重要的情感需要;Adler 認為個體自出生後及其一生都在追求歸屬感與自我價值;Virgina Satir 整理的冰山理論中,其中人類共有的渴望也包含著歸屬感;正向心理學(Positive psychology)的三大目標中,有一項也是提到生命的歸屬。


歸屬感讓我們想要保持與人的關係,而社群網站激發我們想連結的心情,這促發了 FOMO 的發生。


近幾年限時動態、短影音興盛,前者因為時間的限制,讓人會想把握時間去瀏覽追蹤對象的即時動態消息,後者則可以在一分鐘內精準地看完一個重點影片,短短時間就可以蒐集到有趣的訊息,甚至可以藉由模仿特定行為舉止、舞蹈就可輕易得到更多的瀏覽流量或追蹤人數。


就這樣,我們在追蹤人、模仿人,或是被追蹤、被模仿獲得其他人的認同,進而得到歸屬,歸屬又帶來自我價值的提升。


藉由社群軟體增進歸屬感和價值感沒有問題,然若總將焦點擺在別人的反應上,恐怕會不自覺進入到羨慕、嫉妒、沮喪、憂鬱、挫折、壓力等負向經驗裏頭;原本對生活的信念和態度,也因著社群軟體而可能被動搖。 


擺脫 FOMO 控制,做個 JoMO 的人

若你想要擺脫 FOMO 的控制,或許你可以嘗試實踐做個 JoMO 的人。

JOMO(Joy of Missing Out)「錯過的快樂」;透過「錯過」反而拾得快樂,並享受這個過程:

專注當下:放下對未來活動或過去事件的焦慮,將注意力轉移到當前正在發生的事情或者個人的內在滿足感和幸福。這有助於我們能夠更好地享受眼前的樂趣。

培養感恩心情:感謝當前擁有的,而不是過分關注未擁有的或錯失的。感恩的心態提高我們生活的滿足感;我們能更珍惜身邊的人事物,在關係上也就更能建立正向的連結。

創造個人時間:給自己一些獨處的時間,探索興趣和愛好;同時在需要的時候給自己適當的休息與放鬆時間,進一步帶來內在平靜和滿足感。

建立健康界線:學會判斷自己想要及不想要,清楚人際界線,在適當的時候婉拒對方,不必要求自己一定要出席每個邀約或活動。確保自己有足夠的休息和恢復時間。


這些實踐可以幫助你轉變為一位擁抱 JOMO 的人,專注於樂在當下的生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臺北市114年度國民中小學AI素養爭霸賽PAIA

魷來魷去單機版程式影片說明(同學觀看與操作記錄) PAIA應用程式下載 . 班級:AI與PAIA平台 座號:魷來魷去單機版程式概念說明 姓名:1 標題:paia下載及安裝 備註: 班級:AI與PAIA平台 座號:魷來魷去單機版程式概念說明 姓名:2 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