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導入情境(約2分鐘)
1972年無敵鐵金剛
1963年原子小金剛
1984年《變形金剛》柯博文,博派的最高指揮官
1979年鋼彈
有看過電影《變形金剛》嗎?機器人走得比人還快~那你知道:一台機器人是怎麼「走」的嗎?
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組裝的——步行機器人!
它雖然不會說話、不會飛,但它真的會「一步一步」自己走路喔~
提問:「為什麼這台機器人能走路?」
✦ 連結生活中:掃地機器人、自走車
Tesla Optimus:手 22自由度, 人:手 27自由度
處理:繁重危險的事
意念控制Optimus機器人:癱瘓患者重獲自由. 普通人擁有超能力, 從搬家到煎蛋
二、揭示主題與目標(約1分鐘)
今天這節課,我們會做到三件事:
認識步行機器人的結構與原理
觀察與了解它的動力與傳動方式
理解運動與重心、機構的應用(調整平衡,實際動手組裝模型,讓它真的走起來!)
三、新知講授(約4分鐘)
先來看看這個小機器人怎麼組成的:
這是電池盒:就像人類吃的食物,提供能量
這是它的馬達:像人類的肌肉,提供力量
這是傳動桿與支架:連接兩隻腳,讓機器人模仿人類步行的樣子,它不像輪子滑行,左右交替行走
四、操作示範與互動(約3分鐘)
現在老師示範一下組裝步驟:
安裝馬達到底盤
裝上電池盒並接線(注意正負極)
將兩腳與支架固定
裝上傳動桿,調整平衡位置
但不一定走得直,這時就要你們幫忙「微調結構」,讓它走得更穩!
五、延伸與統整(約2分鐘)
現在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:
💡「如果你希望這台機器人走得更快、更穩,你會怎麼改變設計?」
(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,例如:改變馬達轉速、增加腳的摩擦力、改變重心位置等)
這就是工程師每天在做的事:設計 → 測試 → 修改 → 再測試,一步步做出更好的產品!
結語(30秒)
今天我們認識了步行機器人的構造,也了解了它的行走原理,並嘗試動手操作。
未來,這樣的技術可能會出現在搜救機器人、自動送貨、甚至陪伴老人行走的機器人中!
所以,生活科技其實離我們一點都不遠——你,就是下一個會設計機器人的工程師!
實體AI:理解思考行動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